咨询热线

19032001373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文章

  • 2008

    7-18

    “5·12”四川汶川地震给农业生产造成了巨大损失,部分水利设施遭到严重破坏,灾区一些水田被迫改种旱地作物。为了迅速恢复农业生产,确保大灾之年农民粮食增收,7月15日~16日,农业部“水改旱”技术指导组专家一行6人,前往四川绵竹、江油、安县、什邡等农业重灾区现场为农户培训指导,为地震灾区农民“水改旱”提供了技术保障。本次农业部专家小组主要事项有四项:一是把已经制作好的玉米、甘薯、大豆、马铃薯和蔬菜等“水改旱”的技术送往灾区,将印制好的10万张“明白纸”直接发放到农户手中;二是把...

  • 2008

    7-17

    一、玉米:平方米在拔节后至大嗽口期,是吸收营养的高峰期,一般可在拔节前后追施*次肥,每公顷可追施150公斤硝酸铵或120公斤尿素°抽雄前7-10天,应追施第二次肥,每公顷可再追施225公斤硝酸铵或180公斤尿素。如果底肥和种肥较充足,土壤又很肥沃,可集中一次追肥,结合第二次铲趟进行深施肥。二、高粱:为了满足高粱从拔节至抽穗的养分需要,应于拔节时追施*次肥,每公顷追施碳酸铵150-225公斤或尿素120-180公斤;在孕穗挑旗期再追施第二次肥,每公顷追施碳酸铵120公斤或尿素7...

  • 2008

    7-17

    有机肥晒干备施:人畜粪便晾晒会造成蝇蛆繁殖,损失肥料的氮素养分。正确的作法是将有机肥堆沤腐熟作基肥,如在7月下旬在向阳处将人粪或鸡粪4000公斤,加钙镁磷肥100公斤,碎麦秸秆400公斤,拌后堆成馍头形,用塑料膜密盖堆沤30天即成。钙镁磷肥在碱性土壤中作基肥:钙镁磷肥为弱酸性肥料,不溶于水,在弱酸条件下才能逐步转化为水溶性磷酸盐被作物根系吸收,而在碱性土壤上施用是不对的,解决不了作物幼苗对磷的需要,容易造成生理缺磷。正确的作法是在酸性土壤中使用,且用作种肥或蘸秧根时用量不宜过...

  • 2008

    7-17

    当前正是夏玉米追肥季节。将夏玉米与春玉米比较一下,夏玉米有两大特点,一是生育期较短,一般为100天左右,苗期生长处于高温多雨季节,二是夏玉米的种植方式为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制。河北一些地区农民把冬小麦收割完,马上点播夏玉米,农民们把这个时候称为三夏时期抢种抢收。既然是双抢,就没有时间翻地、整地,夏玉米就施不上种肥了。还有些地区如苏北一带,在小麦收割前就把玉米套种下去。以上两类地区的共同特点是播种夏玉米之前施不了基肥,因此夏玉米的施肥方式只有靠种肥和追肥了。如何把握夏玉米的种肥和...

  • 2008

    7-15

    记者从凉山州政府新闻办获悉,凉山州今年1-6月农业增加值达56亿元,同比增长6%,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1617元,同比增加了350元,取得了抗击冰雪灾害的新成绩。为巩固成绩,凉山州以为农民增收为核心,在下半年的工作中进一步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力争粮食产量达到203.6万吨,农民人均纯收入将超过去年创造的历史zui高水平。突出抓好粮油高产创建活动,确保粮食增产。要以“百亩攻关、千亩展示、万亩示范”的模式,建设粮油高产创建示范区,抓好良种示范、集成高产栽培技术推广、病虫害防...

  • 2008

    7-15

    十六大以来,特别是2006年初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以来,随着中央财政对“三农”资金投入的增加,对作为农村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也得到了较快的增长。整体上看,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具有如下特点。1.中央财政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的投入力度加大。1998年中央采取积极财政政策以来,中央财政对“三农”投入逐年加大,2004年后投入增长的势头更快,据初步统计,2003~2007年,中央财政对“三农”的资金投入总计达15060亿元2007年为...

  • 2008

    7-14

    2病原、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据研究,小麦丛矮病病毒(Wheatrosettevirus)称北方禾谷花叶病毒,属弹状病毒组。病毒粒体杆状,病毒质粒主要分布在细胞质内,常单个或多个,成层或簇状包在内质网膜内。在传毒介体灰飞虱唾液腺中病毒质粒只有核衣壳而无外膜。病毒汁液体外保毒期2~3天,稀释限点10~100倍。丛矮病潜育期因温度不同而异,一般6~20天。小麦丛矮病毒不经汁液、种子和土壤传播,主要由灰飞虱传毒。灰飞虱吸食后.需要在体内经一段循回期才能传毒。日均温26.7℃,平均10~...

共 4136 条记录,当前 585 / 591 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跳转到第页 
浙江托普云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联系人:马经理
  •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溪居路182号
  • 邮箱:yangli@top17.net
  • 传真:86-0571-86059660
关注我们

欢迎您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了解更多信息

扫一扫
关注我们
版权所有©2025浙江托普云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浙ICP备09083614号-43    sitemap.xml    总访问量:1079623
管理登陆    技术支持:化工仪器网    

浙公网安备33010502001809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