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19032001373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无*进口致大豆收购陷瘫痪 国产大豆需“自强

无*进口致大豆收购陷瘫痪 国产大豆需“自强

更新时间:2010-03-10      点击次数:1452

  “中国对大豆需求增长快,市场缺口大,进口一部分大豆是必要的,也符合国家利益。但是无*地进口大豆,必然造成对国内产业的伤害。”中国大豆产业协会专职副会长刘登高昨天向行业内呼吁,称过量进口已经严重妨碍国产大豆销售,国产大豆亟须自强走出困境。
  “2009年,我国进口大豆量达到4255万吨,比2008年净增加500万吨。
  增加量正好相当于2009年国库积压的国产大豆数量”,刘登高介绍,2009年12月和2010年1月,进口大豆分别达到478万吨、408万吨,使主产区大豆收购又一次陷入瘫痪。过量进口严重妨碍了国产大豆的销售,已经对大豆产业造成了严重危害。主产区4000多万农民的生计,上百万加工企业职工就业,2000多个大豆食品加工企业正常经营受到威胁。
  大豆是我国加入WTO后受冲击zui大的农产品,3%的低关税、不设过渡期、没有进口数量限制,国外低价转基因大豆蜂拥而入。国内部分人士主张“两个放弃”,一是放弃中国大豆生产,认为进口大豆就是进口水和土地等资源,主张依赖进口满足国内市场;二是放弃中国非转基因大豆,主张依靠转基因大豆取代中国大豆品种。“‘两个放弃’所放弃的是主产区的农民就业、产业安全和企业自主,违背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刘登高说,这种对大豆产业认识的误区,正好为垄断粮商制造了进攻的突破口。进入2010年以来,黑龙江大豆协会频频发出警报,黑龙江几乎所有大豆加工企业均已停产,而停产的zui根本原因就是进口大豆的低价冲击。中国大豆产业整个产业链正在遭遇来自的压力。这样的状况已持续两年。
  对策国产大豆须确保一定*
  中国大豆产业如何突围?“不是要停止进口,而是要种好国内1.5亿亩大豆,保障主产区农民和加工企业职工的就业,维护主产区大豆种植者和加工企业生存,确保一定的*”。刘登高说,国家与民众要齐心合力,中国大豆产业要自强。政府要反思大豆产业陷入困境的教训,统一认识。应当明确,大豆进口不应损害国产大豆,不应危害农民和职工就业,不应危害国产大豆加工企业发展。面对跨国粮商的围剿,要看到现实损害与威胁,要理直气壮地利用贸易原则赋予的权利,维护农业产业利益。农业化不能以农民失业为代价,不能以丧失粮油安全为代价。此外,还要从战略高度对待转基因技术,从长治久安的高度规划农业产业发展。

浙江托普云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联系人:陈丽婷
  • 地址:杭州市拱墅区祥园路中国(杭州)智慧信息产业园3号楼11-13楼
  • 邮箱:yangli@top17.net
  • 传真:86-0571-86059660
关注我们

欢迎您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了解更多信息

扫一扫
关注我们
版权所有©2025浙江托普云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浙ICP备09083614号-43    sitemap.xml    总访问量:928125
管理登陆    技术支持:化工仪器网    

浙公网安备33010502001809号

Baidu
map